2025年10月,摩电圈与镁合金领域同步迎来重磅消息—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GB/T 26650-2025《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镁合金车轮铸件》,距离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已不足半年。作为2011年首版标准后的首次重大修订,这份聚焦镁合金车轮的新国标,将直接牵动千万量级摩电市场,从安全底线、产业升级到生态构建,掀起一场“以镁赋能”的行业变革。

新国标精准破解产业痛点
对广大摩电用户而言,“脚下安全”永远是核心诉求,而此前因镁合金车轮铸件质量不达标引发的交通事故,长期占据行业事故高位,成为隐形隐患。新国标精准破解这一痛点,围绕镁合金车轮核心特性升级技术要求:不仅重新校准了镁合金化学成分、力学性能等关键指标,还新增尺寸及几何公差试验方法,把内部质量检测标准抬升至新高度,从源头规避质量风险。

据行业权威测算,待标准正式落地,摩电镁合金车轮铸件的不合格率将降低30%以上,涉及车轮的质量事故更能减少40%。这意味着,未来骑摩托车、电动自行车上路,作为关键部件的镁合金车轮,将成为“安全守护盾”,让骑行安全感直接拉满。 事实上,镁合金车轮本身就是摩电领域的“性能优等生”——轻质高强的特性,既能让车辆操控更灵活,还能为电动自行车额外提升续航,解决用户“续航焦虑”。但过去十几年,受首版标准滞后影响,镁合金车轮生产无统一规范、检验无明确依据,多数企业不敢贸然加大研发投入,导致这一优质部件始终停留在“高端选配”阶段,普通用户难以触及。 新国标的出台,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。通过统一镁合金车轮的检验规则与生产规范,倒逼企业在镁合金熔炼、铸造等核心环节突破技术瓶颈,加速产能释放。参考汽车领域同类镁合金标准的实施经验,不用多久,镁合金车轮就会从“少数人拥有”走向“规模化应用”,未来大家买摩电产品,“镁合金轻量化车轮”或许会从“可选”变成“标配”,以更亲民的价格享受更好的骑行体验。

镁合金轻量化生态加速成型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份镁合金车轮新国标的修订,并非单一主体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由威海万丰镁业、重庆大学、山东大学等28家产学研单位协同推进,从镁合金原材料供应,到车轮铸件生产加工,再到最终的检测验收,构建了全链条标准化体系。 这一举措的影响早已超出摩电行业:一方面,镁合金原材料供应标准化,能直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,让更多中小摩电企业有能力涉足镁合金轻量化产品,推动行业良性竞争;另一方面,也与新能源汽车的镁合金应用逻辑形成呼应,助力整个绿色交通产业向“轻量化、低能耗”转型,为“双碳”目标落地添砖加瓦,一个跨领域的镁合金轻量化生态正在加速成型。 如今,镁合金车轮新国标实施已进入倒计时,摩电企业的技术升级竞赛已然开启,用户的骑行安全与体验也将迎来新突破。对于这场由镁合金新标引发的摩电行业变革,必将迎来“镁好出行”的新未来!
(文章来源:轻量化在线) 转载时间:2025.11.9